印度神话-导言 - 故事会 - 中国鬼故事网

鬼故事会 - 印度神话-导言

2021-06-16 00:01:30 阅读 :

印度是世界上文明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,大约公元前 2500 年左右,印度河流域就已经出现了城市化文明,除了后人发现有居住房屋、农牧业生产等的遗迹,还留下文字印章。古代印度广阔,包括现在的南亚次大陆,即印度、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等国,他们称自己为“赡部洲”或“婆罗多国”。古代中国人称他们为“身毒”、“天竺”等,唐代时统一为“印度”。


古印度到公元前 18 世纪时,逐渐被异族侵略,到公元前 15 世纪左右,从中亚来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进入印度,建立起新的印度文明,他们被称为印度雅利安人。这些人进入印度河流域以后,过着部落制的氏族生活,他们先征服了当地上著居民,然后又各自到相兼并,这样逐渐形成了许多大小王国,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,阶级分化,在印度出现了一种按等级划分阶层关系的制度:种姓制度,按种姓制,印度社会成员被分为四个等级:第一种姓称婆罗门,包括祭司阶级,掌管宗教事务;第二和姓称刹帝利,包括武士,掌握军政大权;第三种姓称吠舍,是平民阶层,主要从事农牧业、手工业和商业;第四种姓称首陀罗,主要是些奴隶和仆人,从事农业、捕渔等技艺,专为上层阶级服务,前两种姓为统治阶级,后两种姓为被统治阶级。种姓的产生促成了婆罗门教的最终形成(约公元前 1000 年)。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,种姓制度的逐渐完善,正当列国纷争不断之时,摩揭陀国出类拔萃,在公元前 364 年时,统一恒河流域和印度中部地区,建立起难陀王朝。然而这个王朝很不稳固,约公元前 324 年,旃陀罗芨多推翻难陀王朝,建立起强大的孔雀王朝。孔雀王朝最有名的国王是第三代王阿育王,他不仅统一了大片印度国士,还使印度第一次成为历史上的统一帝国。以后印度历史上又经历了几度的统一、分裂、统一,到公元十八十九世纪才进入新的历史时期,即英属殖民地时期。


按照印度历史发展,其文学进程被分为几大时期,这里我们仅以古代文学为主。按通常的分法,它包括吠陀时期(公元前 15— 前 4 世纪)、史诗时期(公元前 4 世纪—公元 3、4 世纪)、古典梵语时期(公元 1 世纪—12世纪)。吠陀时期的文学主要包括四部吠陀本集:《梨俱吠陀》、《娑摩吠陀》、《夜柔吠陀》、《阿达婆吠陀》,以及阐述这四部分本集的各种梵书、森林书、奥义书。四部吠陀本集产生于公元前 1500~前 1000 年左右,用诗体写作,语言为吠陀语。后一类阐述书约产生于公元前 1000~前 400 年,由散文创作,用的是吠陀语言演变而成的古梵语。这两类书统称为吠陀文献,当时还有一些与此有关的著作,如语音学、礼仪学、法律学等方面的专书。这些著作产生于婆罗门祭司阶层,多表现神话宗教故事,目的是为婆罗门阶层唱赞歌。


史诗时期的文学以两大民族史诗《摩诃婆罗多》和《罗摩衍那》为主,此外还有属南方达罗毗荼语系的诗歌文学和巴利语的佛教文学。两大史诗都是用梵语写成,其作者为属刹帝利种姓的苏多阶层,虽书中分别标明作者为毗耶娑和蚁蛭,但后人认为他们只不过是原始形式的作者,或在史诗编撰中起过重要作用的人。事实上,两大史诗是集体创作、汇编的。《摩诃婆罗多》约十万颂,产生于公元前 4 世纪至公元 4 世纪;《罗摩衍那》约二万四千颂,产生于公元前 4 世纪至公元 2 世纪。两大史诗主要歌颂了英雄事迹和帝王传说,显然它们也是为上层种姓阶级服务的。


古典梵语文学上承两大史诗和佛教文学,又出现了许多与宗教有关的文学,婆罗门教、佛教文学进一步发展,还有耆那教文学、俗语文学。此外,梵语文学中的戏剧、故事、小说以及文艺理论方面也兴盛起来。随着社会的发展,后来的梵语已不再只是宗教语言,它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语言形式,而为文学家所运用。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一大批以往世书命名的神话传说作品,现存 18 部大往世书和 18 部小往世书。这 36 部书虽以神话为主,但包含有丰富的宗教、法律、艺术、科学等方面的知识,它们实际上是一套古印度的百科全书。
在整个古代印度文学中,神话传说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,从吠陀文学到古典梵语文学时代,每一时期的重要文学作品基本上都与神话传说有关,可以说印度神话传说的数量在世界上是据第一位的,其现存神话资料也是任何国家都不可比的。印度古代神话之所如此发达,这主要与印度宗教发达有关。宗教与人类原始崇拜有关。人类早在氏族社会时期,生产力低下,对大自然缺乏认识,于是便寄托神祗,有了神,人们便有了宗教,古印度的祭司把婆罗门教视为自己唯一的信仰,他们一生就是从事宗教礼仪活动的,为了巩固自己的宗教地位,吸引更多的人来崇拜他们,这些祭司便利用原始的神的故事来编撰出适应婆罗门教祭司的教本,4 部吠陀本集就是婆罗门祭司的创造。随着婆罗门种姓地位的提高,他们更加着意地推广吠陀本集,传播其中的神话思想。到公元前 4 世纪以后,一些由婆罗门种姓与刹帝利种姓结合所生的子女也继承先辈的传统,开始为上层种姓及帝王歌功颂德,这些所谓的苏多阶层便是两大史诗的创作者,他们还把吠陀时代的多神崇拜发展为三大主神崇拜,目的是为了提高婆罗门及刹帝利种姓的地位,为帝国统一服务。此外印度古代的书写材料落后,任何作品都保存不长,所以始终保持口传的方式,这种口传文学为神话传说的传播创造了极好的条件。加之古印度史学不发达,许多真实历史记载不下来,而在流传中被人添油加醋,既使有历史,经多年口传,也被神话化了。因此,在整个古代的印度文学中,神话文学是绝对重要的内容。

本文标题:印度神话-导言 - 故事会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chinaggs.net/gushihui/309.html

上一篇:安错的人头 下一篇:天女下凡

相关文章

  • 粗毛野兽石先生

    【粗毛野兽石先生】简介:清代文学家纪晓岚自幼聪颖好学。他的私塾老师石先生是个非常古板的老学究。一天晓岚去喂养家雀,将砖墙挖一深洞,喂饱家雀后便将它送回洞内,堵上砖头,以防飞走。后来,被...

    2021-06-16 故事会
  • 雅典英雄西萨斯

    【雅典英雄西萨斯】简介:西萨斯是伟大的雅典英雄,他有那么多的冒险事迹,以及参 与许多伟大的创业行动,以致萨斯是雅典国王伊吉斯的儿子。然 而,少年时期的他却是在希腊南方城中母亲的家里度过。伊吉斯 在孩子出生前回到雅典,但是,他预先将一把剑和一双鞋藏在洞 穴里,再用大石......

    2021-06-16 故事会
  • 阿波罗和月桂树

    【阿波罗和月桂树】简介:太阳神阿波罗是天神宙斯和勒托的儿子。他主宰着光明、文 艺、学术和医药。他的神箭百发百中,谁也比不上。 大洪水过后,地上留下了一条庞大的毒龙,它张开山洞似的 巨口,吞食着人畜。它所到之处,身上发出的热气,立即将房 屋、庄稼、树木烧焦。人们纷纷向......

    2021-06-16 故事会
  • 毛主席游长沙橘子洲的对联故事

    【毛主席游长沙橘子洲的对联故事】简介:一九六五年秋,毛主席与周总理同游长沙橘子洲,游览中,毛主席突问总理:“恩来呀,我出一上联,你对一对下联如何啊?”,总理笑着道:“好,主席说吧”,主席沉思了一下,...

    2021-06-16 故事会
  • 女儿泉

    【女儿泉】简介:在西西里岛上最大的城市叙拉古士,有个奥提及亚的小岛, 是构成该城市的一部分。岛上有处圣泉叫艾莉修莎。无论如何, 很久以前,艾利修莎既不是泉水,也不是水神,她只是个年轻漂 亮的女猎人,她是雅特密丝的随从。就像她的女主人一样,她从 不跟男人发生关......

    2021-06-16 故事会
  • 回 声

    【回 声】简介:爱哥是一个美丽的水泽女神,经常在山林中嬉戏玩耍。她深 受女神狄安娜的宠爱,每当狄安娜打猎时总是由她陪伴着。可是 爱哥有一个改不了的毛病,就是喜欢多嘴多舌,而且无论在和人 谈话或者辩论时,总爱接话茬,重复别人最后的一句话。为此, 她付出了沉重的......

    2021-06-16 故事会
  • 鬼斧神工

    【鬼斧神工】简介:清朝乾隆四年(1739),杭州钱塘地区出了个年轻的进士,名叫袁枚。袁枚字子才,自号简斋,晚年又号隋园老人。他中进士后,在溧水、沐阳、江宁等地做了几任县官,便厌倦...

    2021-06-16 故事会
  • 弥勒佛对联拾趣

    【弥勒佛对联拾趣】简介: 弥勒佛,他坦胸露肚,笑口常开,既慈祥又有趣,深得民间喜爱。关于他的传说佳话,车装船载,既令人捧腹,又叫人深思。他那千年不变的肖像,塑成或泥或铁或铜或大或小的造...

    2021-06-16 故事会
  • 游子求知记

    【游子求知记】简介:摩腊婆国中有一个婆罗门村庄名叫那伽不拉,那儿住着一个 婆罗门比嘉耶夏尔曼和他的儿子迪婆夏尔曼,儿子虽修习得满腹 经纶,却无法达到心灵清静的境界,因此禀告父母说: 我想出去旅行,以便学得更多的知识。 做父母的虽努力想使他打消这个念头,无奈他都不......

    2021-06-16 故事会
  • 铁拐李行医收徒

    【铁拐李行医收徒】简介:得道成仙的铁拐李,常常蓬头垢面,破足坦胸,手中拄着一根紫色的铁拐 杖,身后背着一个药葫芦,在大街小巷中游来荡去。 一天,铁拐李变做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翁,在汝南这个地方行医施药,扶危 济困,为人们排忧解难。来找他看病的人,络绎不绝,而他总是药到病...

    2021-06-16 故事会
你可能感兴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