鬼故事会 - 楹联中的家风故事 |“钱塘医派”的“匠心传承”

2021-06-16 01:07:37 阅读 :

大家都知道杭州是南宋皇城,却未必知道杭州还是中国历史上医家的门户。

小编今天就带你从坐落于“吴山天风”石刻左侧山坡上的“侣山堂”纪念石碑亭上的一组楹联开始,掀开“钱塘医派”的一角~

明、清时期,杭州吴山的西北有一座风景奇秀的山庄,山庄主人张志聪(后人称张隐庵)借苏东坡“侣鱼虾而友麋鹿”之意,以“吴山为侣”取名“侣山堂”。这里就是以卢之颐和张遂辰为开山鼻祖,以张志聪和张锡驹为中坚力量,以高世栻、仲学铬为传承人,集诊疗、讲学、研究为一体的,历时四百年的“钱塘医派”的主要活动场所。虽然山庄在清乾隆时期毁于战火,但其开创的医学活动一直延续到清光绪年间,传承“钱塘医派”学术的医家不计其数。

王琦的《侣山堂类辨•跋》中是这样描述的:

钱塘胥山(吴山)侣山堂医派形成于明末清初。始于卢复、卢之颐父子。继由张遂辰、张志聪、张锡驹师徒建侣山堂于胥山。后由高世栻传授衣钵。至清末还有钱塘瓶窑仲学辂建杭垣(浙江)医局,发扬仲景学说,先后传承二百余年。有案可稽传人几近半百,多为钱塘、仁和人,医籍百余卷。今在众多医家中例举二卢、三张、及高、仲七位大家以显示其脉络。侣山堂医家虽处于杭州(钱塘、仁和),也深得外郡人士之赞誉,如福建长乐陈修园,江苏吴江徐灵胎等尊经崇古医家就颇为推崇,“武林为医薮,大作推钱塘”到处可闻。

丹灶烟浮仁术久传金匮秘

青囊春暖惠风常驻侣山堂

——这是坐落于“吴山天风”石刻左侧山坡上的“侣山堂”纪念石碑亭上的一组楹联,

它道出了“钱塘医派”的“医家家风”,

即:精细、务实、坚持、专注、严谨的匠心精神和传承、包容、大气、和谐、友爱的贤者精神。

精细、务实、坚持、专注、

严谨的匠心精神

“不为良相,便为良医”——这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经世致用的宣言。

千年以来,杭州城里代代名医会聚在吴山脚下,为吴山大观中的医之大观。

明朝末年的一天,钱塘名医卢之颐的家中,他正和父亲发生争执,其父卢复,明末清初医学“尊经派”的领衔人物。此时他夺下儿子正在焚烧的《金匮要略摸象》手稿,但为时已晚,近千页的手稿已快烧完了。卢之颐幼承家学,青年时已善于处方用药,《金匮要略摸象》正是其早期的著作,卢之颐认为其不够成熟,故而焚之,并和父亲说十年后再著书,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可见一斑。

卢氏因仕途坎坷,潜心研究医理,他业医几十年,以十八年之精力著述《本草乘雅》,计收药355种,每药之下,以四目释之,此书不幸为兵火焚毁,后又以记忆中的材料重新整理,仅及原稿之半,遂题之为《本草乘雅半偈》,刊行于世。

他还深研《周易》,并以之与医理互参,著作甚丰。年过五旬,编撰《仲景伤寒论疏钞金 》30万字,56岁时,书成眼瞎。而后,他还瞑目而坐,手摸心想,口授于婿记录,又写了一本《摩索金匮》。

精细、务实、坚持、专注、严谨,“钱塘医派”的开山鼻祖卢之颐的匠心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。

传承、包容、大气、和谐、

友爱的贤者精神

中国有句俗话叫 “教会徒弟,饿死师傅”, 因此很多技艺在历史长河中没能记录下来,从而失传,某些方面更是出现了一代不如一代的结局,很是可惜。而“钱塘医派”首创了中医教育的“讲学”模式,体现了传承、包容、大气、和谐、友爱的贤者精神。

明清时期,我国中医药学全面发展,中医教育的形式也趋于多样化,“钱塘医派”的开山鼻祖卢之颐正是中医教育“讲学”模式的开创者,当时的不少名医,如张志聪、陈胤倩、张天生等都听过他的讲学。而后,张志聪在吴山开办了“侣山堂”,初衷正是继承卢之颐的“讲学”事业,传授老师张卿子、卢之颐及自己的医术,在中国医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
“侣山堂”是清康熙三年(公元1664年),张志聪在武林“胥山之阴,娥媚之麓”,即今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吴山景区的粮道山附近,建造的一座书院式建筑。《清稿史》记载:“志聪构侣山堂,召同志讲论其中,参考经论,辨其是非。自顺治中至康熙初,四十年间,读轩岐之学者咸归之”。生动地反映了张志聪建堂办学、论医讲经的盛况。这种盛况不仅让官办的中医教育机构相形见绌,更令传统的家传或带徒式教育望尘莫及。

据有关史料记载,在侣山堂从学者常有数十人之众,老师不仅仅是张志聪本人,还邀请了当时负有盛名的张开之、沈亮辰等医家前往讲授。教学方法既有讲授又有论辩,显得生动活泼。侣山堂培养了一批学生,其中有史可考、医术不凡者就有高世栻、莫仲超等19人。志聪故后,高世栻主持侣山堂,一直延续到光绪年间。

侣山堂办学不仅出人才,而且出成果。侣山堂教学内容集中反映在张志聪编撰的《侣山堂类辨》和高世栻编撰的《医学真传》中。这二本著作内容丰富,切于实际,兼顾了理论与临症,是医学讲授的好教材。深获后世好评的医著还有《素问集注》、《灵枢集注》、《伤寒论集注》、《金匮要略集注》、《本草崇原集说》等,这些著作开创了医学界集体创作的先河,在医学史上不失为一段佳话。师生之间在学术上一脉相承且代有发展,形成了重视经典,治学严谨的特色。无怪乎当年朝庭信任,文人雅士知遇。

逢盛世,吴山中医再现大观象

“只望世间人无病,何愁架上药生尘”,对杭州人来说,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自己的吴山,或市井,或时尚,或落寞,或喧闹……无论是什么,其中都有一股络绎不绝的药香。

从“侣山堂”纪念石碑亭下来,走几步入清河坊,第一家店就清河坊229号,保和堂药铺,没错,就是那家白蛇传中出现的药铺(保和堂千年美谈在20世纪中期湮没,2001年胡庆余堂重开)。

往前走,依次还能看见百年药王胡庆余堂、方回春堂、万承志堂……

再往前则是2013年8月正式启动的“五柳巷”中医街……

这里可以说是撑起了江南药业半壁江山。这样的繁荣局面,离不开当年侣山堂的延续百年的中医讲学活动,正是由于侣山堂,杭州出现了医学史上少有的繁荣局面,医家云集,人才荟萃,盛极一时,从而一直深深影响到了如今。

逢盛世,吴山中医再现大观象。这里流传着神话、演绎着故事、坚守着经典、延续着秘密——这一切,造就了一个大俗大雅的吴山,一个充满文化生态的吴山。反过来,这样的草根文化背景再回过来滋润了一个庞大的中医群落,使它们像甘草、苦参、益母草那样经冬历霜,生生灭灭、死而复活。

这里不只是千年的医药业,更是人生的味道,老杭州的味道,匠心的传承!

本文标题:楹联中的家风故事 |“钱塘医派”的“匠心传承” - 故事会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chinaggs.net/gushihui/1375.html

相关文章

  • 冯驯五马称诸侯

    【冯驯五马称诸侯】简介:当地知府冯驯,是个颇有才华的人,听老秀才夸奖李自成,便唤来李自成,以自己为题,出了一句上联:冯二马,驯三马,冯驯五马诸侯;李自成一听,不假思索地对道:伊有人,尹...

    2021-06-16 故事会
  • 龙狗娶公主

    【龙狗娶公主】简介:在黄帝的著名子孙当中 ,除颛顼做了北方的天帝并且一度做了中央的天 帝之外,还有帝喾,也非常著名,他第一个做了下方的人王,奠定了国家的基 业。当时的人们都叫他做高辛王。 高辛王当权的时候,有一年,大耳朵的皇后娘娘忽然得了耳痛病,经多方 医治都没有...

    2021-06-16 故事会
  • 橹速不及帆快

    【橹速不及帆快】简介:相传明朝文学家杨慎中状元后,从水路乘船返家视亲,行至一河水较窄之处,恰巧遇到武状元所乘之船。双方互争先后,结果都不能前行。为此双方发生争执,武状元对杨说,你是文...

    2021-06-16 故事会
  • 雅典英雄西萨斯

    【雅典英雄西萨斯】简介:西萨斯是伟大的雅典英雄,他有那么多的冒险事迹,以及参 与许多伟大的创业行动,以致萨斯是雅典国王伊吉斯的儿子。然 而,少年时期的他却是在希腊南方城中母亲的家里度过。伊吉斯 在孩子出生前回到雅典,但是,他预先将一把剑和一双鞋藏在洞 穴里,再用大石......

    2021-06-16 故事会
  • 恶僧报

    【恶僧报】简介:从前在克什米尔有一个狡猾的和尚,他收了二批徒弟在自己 身边,徒弟们总是聚集在他的院子里,千方百计地颂扬他。他们 说,他们的师父是一个圣人,是一个大智大慧的人,是一个公平 正直的人。 许多人都相信徒弟们讲的话,于是常常来找和尚讨教。然而 和尚出的......

    2021-06-16 故事会
  • 有关白米和黄村的楹联

    【有关白米和黄村的楹联】简介:古时候有一年,朝廷科举行举考试,各地书生纷纷赴京应试以求功名,有位姓张的考生和师兄弟乘船途经白米。张生站在船头观景,只见两岸树木葱茏,繁花似锦,好一派美丽动人的...

    2021-06-16 故事会
  • 暮江吟

    【暮江吟】简介:古时候,有位大诗人名叫白居易,一次,他去一位很久不见的朋友家做客。白居易发现,这位以前很爱好旅行的朋友已经好多年不出远门了。哈哈,你变了,变得不爱旅游了,美丽的...

    2021-06-16 故事会
  • 黄道婆

    【黄道婆】简介:元朝时候,松江一带种了许多棉花,但老百姓还是缺衣少布,为什么呢?原来这时,人们纺织棉布要先用手把棉籽剥去,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,往往手指甲都剥得脱落了,也剥不出多少来。这时,有一位黄道婆,从海南崖山向黎族人民学习了一手很好的纺织本领,......

    2021-06-16 故事会
  • 火烧命木

    【火烧命木】简介:卡吕冬国美丽的王后阿尔泰亚生下小王子墨勒阿革罗斯刚刚 七天。她躺在床上拥抱着心爱的儿子,望着炉中闪跃着的温暖火 光慢慢闭上眼睛,幸福地进入了梦乡。朦胧中,她仿佛看见穿着 黑衣的三位命运女神来到她的房中,议论着婴儿未来的命运。 第一位命运女神说......

    2021-06-16 故事会
  • 玄宗观鞠命制诗

    【玄宗观鞠命制诗】简介:话说唐玄宗李隆基,是个多才多艺皇帝,琴棋诗画无所不通。他还喜欢蹴鞠,经常携杨贵妃一起观看。这一日,已值暮春,骄阳高照。李隆基和杨贵妃在长安城东门里的鞠场观看蹴鞠...

    2021-06-16 故事会
你可能感兴趣